搜索
 
铂茂资讯
CASE CENTER
铂茂资讯
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—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
日期:2024-07-11 浏览次数:


从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市中心出发,驾车25分钟就可以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浙江省实施创新强省、人才强省首位战略的核心抓手,是举全省全市之力打造的高能级科创平台。自启动建设以来,得到了浙江省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势推进,实现了高质量、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,已经成为全省最具吸引力、最具创造力、最具想象力的科创热土和新经济增长极。


“科教产”融合发展

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横跨杭州主城西部,东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,西至浙江农林大学,下辖紫金港科技城、未来科技城、青山湖科技城三个省级高新区,主廊道东西长约39公里,南北宽约10公里,规划面积约416平方公里,其中西湖区约80平方公里、余杭区约213平方公里、临安区约123平方公里。
 


近年来,位于大走廊东首、西湖区西北部的紫金港科技城,发挥高校“智源”优势,+全域打造环大学创新圈,致力“教科人”一体化发展,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高地。这里汇聚5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、10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和289家国高企。其中,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在数据智能服务领域不断创新突破,推动新技术与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智能制造等领域赋能产业升级、城市治理,提供更多优秀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。
 


位于余杭区的杭州未来科技城,是浙江省高端人才集聚区、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新城区,被中组部、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,2016年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。目前,共有5万多家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,并不断开出“创新之花”。2023年,未来科技城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0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1902家;新增专利授权数量达9505件,其中发明授权3913件,同比增长26.76%。
 


位于临安区的青山湖科技城,以智能制造为核心,已创建成为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、浙江省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,拥有各类经营主体4.5万家、规上工业企业416家、国高企464家、上市企业17家、科研院所30余家。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几座“城”里,青山湖科技城无疑是“制造业高地”,装备制造占比近80%,汇聚杭氧、杭叉、福斯特、南都电源等制造行业龙头企业。

眼下,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打造“面向世界、引领未来、服务全国、带动全省”的创新策源地,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,努力为杭州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。
 

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

大走廊自启动建设8年以来,紧紧围绕忠实践行“八八战略”主题主线,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:奋力推进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。2016年至2023年大走廊产业增加值从1063.3亿元增长到3464.4亿元,年均增长19.3%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9978亿元增长到2739亿元,年均增长16.8%;企业税收从218.3亿元增长到848.3亿元,年均增长26.1%;企业主体从2.8万家增长到12万家,年均增长23.1%;各类人才总量从27万名增长到60.2万名,年均增长12.1%。
 


2023年以来,大走廊坚决贯彻浙江省市工作决策,发展态势稳步向好、创新动能持续增强。2024年1-5月,实现产业增加值1381.7亿元,同比增长9.1%,规上服务业增加值1114.1亿元,同比增长8.3%,规上工业增加值125.5亿元,同比增长10.8%,增速是省1.3倍、市2.5倍;固定资产投资417.3亿元,同比增长8.4%,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平均增速的1.5倍以上。
 


锚定争创“3+N”国家人才发展高地目标,加速打造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。多年来,持续做优做强海创园等重大人才载体,有序推进超重力场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和新一批大科学装置预研工作,着力构建“1家国家实验室+17 家全国重点实验室+5家省实验室”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,实体化建设西湖大学/西湖实验室等成果转化基地,持续增强顶尖人才承载能力。
 


近年来,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.1万名其中自主申报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73名、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400名,引育杭州市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3.02万名,占杭州市总量30.6%;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计划增量接近全省1/3。建成全市首家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中心,服务海内外人才3万余人次,外籍人才签证受理、在华永久居留推荐等业务已占全市受理总量的1/3以上。目前已成立大走廊高层次人才联合会,推进高层次人才交流。

在数字经济、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领域,加快产业集群发展,积极培育新兴产业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深入实施“新制造业计划”,加快培育雁阵式企业梯队。培育了淘天集团、抖音、阿里云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,杭叉集团、杭氧集团、万马股份等高端装备骨千企业,中电海康、铖昌科技、杰华特等硬科技制造企业。

截至目前,大走廊辖区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46家,占全市20%;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66家,占全市20.3%;入选(准)独角兽企业161家,占全市37.9%;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54家,占全市22.4%。

看似容易成却难。每个数字背后,写满了无数大走廊人的奋斗与坚守。
 


杭州城西大走廊管委会加快产业平台集聚,建成以人工智能小镇、梦想小镇、云栖小镇为代表的8个省级特色小镇,以海创园、云谷、天目医药港为代表的众多产业平台。在数字经济新赛道实施大信创工程,启用浙江信创和商密产业园先导区。2023年大走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585.7亿元,占浙江省近1/3。

正加快推进浙江算力中心落地建设,推动“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”落户,积极培育“高算力+强算法+大数据”的产业新生态。支持以浙江大学、之江实验室等为核心,建设类脑智能、量子信息、关键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产业加速器,集聚了强脑科技、阿诺医药、诺尔康、程天科技新剑传动等一批未来新兴企业。

 

完善城市功能开启科创时代

如今,杭州城西大走廊管委会以建设城市重要新中心为抓手,完善城市功能,提升城市品质。
 


通过编制完成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国土空间规划、十四个单元详细规划等规划,划定落实“三区三线”,新增城镇建设用地52.8平方公里,核减永农7.13万亩,为大走廊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。确立大走廊建设城市“第三中心”战略定位,标志着杭州继西湖时代、钱江新城时代之后,开启了城西科创时代。

 

在打造高规格世界级城市中轴线上,北段以杭州西站枢纽为核心,打造云城科创企业总部基地,目前在建、新建百米商务楼22幢。南段依托未来科技城核心区,集聚众多市级文体设施,布局国际商务区、国际滨水文化区等功能区。
 


如今,辖区里面的湖杭铁路、西站枢纽、机场快线、文一西路、留祥路西延等一批重要交通设施先后建成投用,大走廊综合交通骨架基本成型,近三年新增道路里程达146公里,地铁运营里程从2021年的48公里增长到2023年的95公里,实现“廊内15分钟进入高速网、25分钟通达主城区、1小时通达全城”。
 


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负责人表示,根据规划,大走廊打造“123X”现代产业体系,即打造万亿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,形成生命健康、高端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培育发展金融科技、创投产业、人力资本三大特色科技服务业,前瞻布局先进材料等若干重量级未来产业。到2035年,基本建成国际重要科技创新中心,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创新力、竞争力、影响力卓著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。